两汉时期,在今陕西、甘肃、四川交界地区,还生活着氐族。其中,武都郡是氐族聚居的地区,故有“武都氐”之称。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也说:“(白马氐所居武都)土地险阻,有麻田,出名马、牛、羊、漆、蜜。氐人勇戆抵冒,贪货死利。居于河池,一名仇池,方百顷,四面斗绝。”氐族与羌族相邻,但其经济则以农业为主,过定居生活。在习俗上,氐族的衣服“尚青绛”,嫁妇时的服装的缘饰“似羌”,“似中国袍”,“皆编发”。过去有人以为氐与羌同源,氐出于羌,看来其说不确。
汉代与羌、氐等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各民族人员的相互交往、交错杂居而实现的。其中首先要提到的是相互派遣的使者,他们是中原汉人与少数民族相互联系的桥梁和先驱。通过他们,中原与西北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加强了了解,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全面交往。如汉武帝时出使西域,穿过匈奴所控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张骞,在联系羌族部落中起过作用的义渠安国。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人员交往的另一类,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如西汉景帝时,研种羌以留何为首的羌族部落就曾迁徙到陇西郡,与汉族杂居。又如前文曾提及的宣帝设金城属国以安置东迁的羌族。汉朝政府也不断地在西北地区组织屯田,进行农业生产,促进了汉人与氐、羌等族的交往。此外,由于民族内部或民族间的战争,汉人或少数民族中,各种逃亡、投奔、被俘的人员,其数量还不少。这些人逃入或被俘到其他民族地区后,同时也将本民族的经济文化与生活习惯带入了该地区,并在该地区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各民族人员的相互往来和交流,冲破了各民族的隔绝状况,促进了友好合作,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民族交错杂处、相互依赖的局面,为而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及相互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