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镇水亭”之中的许多人为李三坚门生故吏、挚交好友、亲戚,大多数人是清楚李三坚的处境的。
李三坚摆摆手后微微一笑道:“岂能让你们偿还?这些钱、米当为朝廷所借,本相为其名曰‘国债’。本相打算继续借国债,不但向江南富室借,还可借于普通百姓。”
“相国,百姓的日子已经较苦了,还要强借于百姓?”工部侍郎、建康府府尹刘安节问道。
“非也!”李三坚闻言摇头道:“非强借,乃是自愿,朝廷决不强借。”
“可有人愿借钱、米与朝廷吗?”刘安节又问道。
“所谓债,必有息钱,只要给予一定的息钱,不怕无人不借。”李三坚微微一笑道:“朝廷行国债之举,乃是为了抗敌保国大业,天下义士多矣,必有人倾囊相助,国债还有一个益处,那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借了国债之后,他们便与朝廷绑在一起了。当然,本相还是那句话,债务总是要归还的,待朝廷财政得到缓解,必将如数奉还。”
众人闻言均是半信半疑,怀疑是否真的有人肯借钱、粮与朝廷。
所谓国债也就是向民间借钱、粮等等,以往朝廷也不是没借过,如预买、和籴等等,也是强借于民,可还不还就看执政者的心情了,其中大都为赖账不还,已经闹得民间怨声载道了,同时朝廷是名誉扫地。
此时李三坚虽说是自愿,但是否有人愿借,却是未知之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