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出去之后,孩子如果发现自己要带的玩具或物品忘记带了,而生气或发脾气,家长不要自揽责任,包办代替,而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应该安排好,并且养成负责到底的习惯。
第四,家长要经常给孩子提这样醒,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负责。时间长了,孩子就会逐渐地形成这种“负责”的习惯了。
9.给孩子安排任务
让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可以避免养成孩子身体和心理上的惰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经常让孩子帮忙。比如对孩子说:"帮妈妈拿东西”"帮妈妈把床单拉平”"帮妈妈把果皮扔了""和妈妈一起打扫卫生"等。在孩子每次帮大人做完事情以后,家长应对她的好表现给予肯定、表扬。让孩子享受到“劳动”带来的喜悦与快感。
孩子的能力靠家长培养,孩子自信的性格更是家长塑造出来的。因此,要想你的孩子彻底改变依赖、懒惰的毛病,应放手让孩子做他自己应该做的事。
给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父母并不是孩子的主导者,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想法。虽然现在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导师,不是孩子人生的执行者。家长要明白这一点,因为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导致孩子从小没有独立空间,事事由父母操办,样样由家长裁定,孩子自由选择的余地非常小。这种家教方式抹杀了孩子的个性,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影响孩子健康发展。事实上,孩子最希望的是在家庭中获得自由、尊重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