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命德育模式
生命德育模式的提出是对现代社会及现代教育中“生命扭曲”“生命异化”“生命颓废”等现象的反思和拷问。生命德育模式认为,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的生命异化,使人脱离了生命的本真存在,使人失去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③生命德育模式认为,道德教育要以人的生命为基点,展现生命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凸显生命的价值与尊严。④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在于人不仅拥有物质性的生命,还拥有精神性的生命;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这意味着,德育不仅要保全生命,使人“活着”,同时更要激扬生命,促进生命,提升生命,使人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尊严”。⑤生命德育模式凸显了个体生命的尊严与价值,使道德教育在促进生命的整全、生命的健康以及生命的意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生命德育模式促进学校德育对青少年学生的生命的本真内涵的关注,使教育不再只是关注知识和考试,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全生命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的实现。生命德育模式在引导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发展越来越趋于真善美。
五、制度德育模式
制度德育模式认为,制度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规范性力量,本身还具有丰富的道德内涵,德性的制度可以培养德性的人,不道德的制度可以培养不道德的人。因为,当制度本身不道德时,生活于这个制度下的人将遭受不良的道德影响,成为道德败坏的人。制度德育模式主张,学校德育不仅要重视德育课程及教学的作用,更要重视德性的制度体系建设;只有建构德性的制度体系,青少年学生才能在德性的制度生活中逐步成长为道德的人。为此,建设德性的制度体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学校德育应该通过制度育人、育德,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以平等性、民主性、公正性以及人本性等为基本原则来建构起德性的学校制度体系,形成德性的学校制度生活,最终“通过道德的制度培养道德的人”①。唯有建立起德性的制度,实现学校制度的德性化改造,学校德育才能真正培养具有德性精神的人,否则学生的德性成长必然会因为缺乏制度的保障而面临阻碍。制度德育模式不仅在理论体系上有创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师反思自己所在学校的制度问题,形成制度德育的理念,无形中提升了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