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一位少妇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这样诉说。我初步判断,少妇的所谓心脏病是心理问题。可到底是怎么回事?与他父亲的心脏病突发有什么关系吗?我请她谈谈有关的情况。
“我父亲本来就心脏不好。”她回忆说,“事情是这样:我一个同事的父亲去世了,去世的老人和我父亲是朋友,我就打电话告诉了家里。因为父亲的心脏病,我没敢直接告诉父亲,是妈妈接的电话。后来他们就一块去吊唁了。在那里父亲喝了酒。回来后,我好像预感有什么不好似的。结果,父亲没说几句话,突然眼睛一翻,不省人事。我心里咯噔一下:坏了,人坏了!这下家里全乱了,赶紧送医院。到医院人就完了。我也不知哪个地方弄错了……我要是不打这个电话……我没想到他们会去,更没想到会这样……我特别害怕,我……”
少妇泣不成声了。此时,心理咨询师能提供的最好帮助就是默默地倾听。因为眼泪可以冲淡心理压力。慢慢地少妇情绪平静下来,她问:“有人说我,是不是父亲的事惊吓过度。让我奇怪的是,当时为什么没事,三四个月后才这样?”
这正是我关心的问题。可以肯定,少妇的症状一定是源于心理压力的躯体化现象。父亲的去世,对她来说不同于一般的亲人离去。一是父亲的去世太突然了,而这种突然的去世,让她背负了非同一般的深深地自责自罪的心理压力:如果不是我打电话告诉家里,父亲也不会突然去世。一个儿女,如果总是感觉是自己的过失导致父亲的去世,自己对父亲的去世负有直接责任,这是怎样难以承受的重压?这种压力本身随时都可能引发心理症状。但是为什么症状到三四个月后才出现?一定是又有什么生活压力作为诱因。于是,我说:“你父亲去世后这段日子里,又有什么让你感到有压力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