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贾谊的思想兼受儒、法、道等的影响,故而他的散文有时会体现出法家峭刻质实的文风,有时又带有温厚平易的儒者之文的特点,有时又是诸家兼容,富有变化,极具奇气。
贾谊的文章历来被视为千古绝唱。刘向认为:“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过也。”[18]刘熙载则称赞:“贾生谋虑之文,非策士所能道;经制之文,非经生所能道。汉臣后起者,得其一支一节,皆足以建议朝廷,擅名当时。然熟若其笼罩群有而精之哉!”[19]如此推崇,实不过分。
这一时期与贾谊并称的另一位朝廷作家是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晁错。晁错(约前200—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州)人,生活于文景之际。少学申商刑名之学,受法家思想影响较深。供职朝廷时,曾多次上言,内容涉及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削弱诸侯、更定法令等,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新兴的封建大帝国的统一,和贾谊的主张有明显相通之处。吴楚七国之乱时,晁错作为政治牺牲品被杀。
晁错的政论散文主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论削藩疏》等篇。其文章内容不仅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总结古代圣王的统治经验和秦亡的历史教训,而且也和贾谊一样,敏锐地投向事关国计民生、政权安危的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其文风不仅疏直激切,而且思想深刻,说理透辟,逻辑严密,妥帖平实。他在《论贵粟疏》中,一开始便指出了汉初在农业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农业生产的重要,然后又列举事实,分析当时商人兼并农民而引起农民破产流亡的现状及其危害,接着又提出了具体建议。文章毫无耸人听闻之处,但逻辑严密,注重征实。如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论述“民贫”的后果及“贵粟”的方法:“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一环扣一环,这样严密的推理,在一般散文中是罕见的。再如分析农业生产的重要:“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言语相当平实,却也相当有说服力。